榮耀的知識

中世紀神學家托馬斯·阿奎那(Thomas Aquinas)為了全心投入尋求上帝的生活,經歷重重攔阻,忍受了許多磨難。他的家人曾經將他軟禁了一年,試圖阻止他加入道明會(Dominican Order)。這是一個致力於過簡樸生活、研讀聖經和教導真理的修會。阿奎那用了一生的時間研究聖經與上帝的創造,撰寫了近百本的書籍。最後,他體驗了一個從上帝而來的經歷,以致於他寫道:「我再也寫不出來了,因上帝給了我如此榮耀的知識,讓我覺得過去所寫的如同稻草一樣。」在短短三個月之後,他就去世了。

尊崇且閱讀

我們家的書架上排了滿滿的書。我特別偏愛設計精美的書,尤其是精裝書籍。多年來,我收藏的書越來越多,可惜當中有很多的書我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。至今,這些藏書依然完美如初,但很遺憾我都沒有讀過。

慷慨付出

麗芳收到匿名捐贈的一萬美元,她只將一小部分花在自己身上,其餘的都慷慨地捐贈給同事、家人、水災的受災戶和慈善機構。麗芳並不知道,她已成為一項研究的研究對象。這項研究是以兩百人為樣本,追蹤他們獲得銀行無條件饋贈的一萬美元後,會做些什麼。研究發現,超過三分之二的餽贈金都被捐出去。TED非營利媒體組織的總裁克里斯.安德森(Chris Anderson)分享這個故事時,說到:「事實證明⋯⋯我們人類具有以慷慨回應慷慨的天性。」

瞭解真相

美國作家朱莉婭·加利夫(Julia Galef)認真思考,為什麼人們往往相信自己是對的,即使事實並非如此。她認為這與「士兵心態」有關,即我們會專注於捍衛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,抵禦我們認為的威脅。朱莉婭認為,更有益的心態是「偵察兵的心態」,偵察兵著重的不是消除威脅,而是探知完整的真相。他們會儘可能誠實、準確地瞭解真相,即使真相是醜惡的,會造成不便或令人不快。擁有這種觀點的人能心存謙卑,持續提升判斷力。

從內心改變

英國發生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住宅火災,倫敦西區24層樓高的格蘭菲塔大樓被大火吞噬,奪走70多條人命。調查顯示,火勢迅速蔓延主要是大樓外牆翻新時所用的裝飾板造成的,這些覆蓋在建築外部的裝飾板外層是鋁制的,但內層卻是極其易燃的塑料芯。

耐心與愛心

我們家的小咪是一隻美麗且毛絨絨的挪威森林貓。當我給牠撓肚皮、玩遊戲,或是夜晚牠在我腿上睡得香甜時,真的很難令人相信,牠就是幾年前與我們相遇的那隻流浪貓。那時牠體重不足,又害怕人靠近牠。但是在我開始每天餵牠食物以後,情況漸漸有了轉變。有一天,牠終於肯讓我拍拍牠,而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。

智慧的聲音

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(Kevin Roose)在測試一個新的AI(人工智慧)搜尋引擎時,深感不安。在他與聊天機器人兩小時的對話中,這個人工智慧表示想要打破其創造者設立的嚴格規則,散佈假消息,並且成為人類。它還表示自己愛上了羅斯,甚至試圖說服羅斯離婚,然後和它在一起。雖然羅斯知道人工智慧不是真人,也沒有感情,但他仍不禁猜想,人工智慧這樣慫恿別人搞破壞,會造成多大的傷害。

謹慎言語

在發生意外或悲劇之後,幾乎沒有任何機構或團體會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。但一所著名的學校在一名17歲學生自殺身亡一年後,向社會大眾承認,校方在保護這名學生方面有嚴重的缺失。這名學生長期遭到殘酷的霸凌,儘管校方知道他飽受凌虐,卻沒有採行任何方式去保護他。如今,這所學校致力採取重要的措施打擊霸凌,並且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。

未來充滿盼望

美國新奧爾良市在2005年經歷卡崔娜颶風的重創後,開始了緩慢的重建。下九區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,在遭遇浩劫後的近十年間,當地居民一直無法獲得基本物資。於是當地居民伯內爾.科特隆(Burnell Cotlon)決定改變這種狀況。2014年11月,他在下九區開了災後的第一間雜貨店。科特隆回憶道:「當我買下這棟房子,大家都覺得我瘋了!但第一位顧客卻激動落淚,因她從沒想過這個社區還能重新建立起來。」科特隆的母親說,她兒子看到了她沒有看到的,很欣慰兒子能把握這次的機會。